當前位置:涼山州網首頁 > 涼山資訊 > 學習知識 >  襁褓怎么讀?襁褓這詞出自哪里?襁褓的含義是什么呢?襁褓的拼音

        襁褓怎么讀?襁褓這詞出自哪里?襁褓的含義是什么呢?襁褓的拼音

        文章編輯:涼山州網(www.800yao.com)  時間:2020-02-11 10:10:41 瀏覽:   【】【】【

          襁褓怎么讀?襁褓這詞出自哪里?襁褓的含義是什么呢?襁褓的拼音咋念的啊?

          襁褓拼音: qiǎn  gbǎo

          基本釋義:

          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:母親歷盡辛苦,把他從~中撫育成人。

          詳細釋義:

          亦作“襁緥”。亦作“襁葆”。

          1.葆,通“褓”。背負嬰兒用的寬帶和包裹嬰兒的被子。后亦泛指嬰兒包。《列子·天瑞》:“人生有不見日月,不免襁褓者,吾既已行年九十矣。”《漢書·宣帝紀》:“曾孫雖在襁緥,猶坐收繫郡邸獄。”顏師古注引孟康曰:“緥,小兒被也。”康有為《大同書》甲部第一章:“嬰孩無知,雖使隕於母胎,夭於襁褓,啜氣欲絶,豈識患苦!”艾青《年輕的母親》詩:“打開襁褓又包好,抱起嬰兒又放下,嘴里在自言自語,好像和嬰兒對話。”

          葆,通“褓”。借指嬰幼兒。

          漢賈誼《新書·數寧》:“發子曰:‘至治之極,父無死子,兄無死弟,途無襁褓之葬,各以其順終。’”宋黃庭堅《寄耿令幾父過新堂邑作》詩:“白頭晏起飯,襁褓語嘔啞。”蘇曼殊《斷鴻零雁記》第二六章:“余自襁褓,獨媼一人憐而撫我,不圖今已長眠。”

          葆,通“褓”。謂把嬰兒包裹在小兒被中。

          宋洪邁《夷堅乙志·龔濤前身》:“醫居于郡治之南,過司法廳,見門外擾擾往來,云:‘官病亟。’及至龔氏而濤生。襁葆畢,復還,則司法已死。”

          引證解釋:

          背負嬰兒用的寬帶和包裹嬰兒的被子。后亦泛指嬰兒包。

          《列子·天瑞》:“人生有不見日月,不免襁褓者,吾既已行年九十矣。”

          《漢書·宣帝紀》:“曾孫雖在襁緥,猶坐收系郡邸獄。”顏師古注引孟康曰:“緥,小兒被也。”

          康有為《大同書》甲部第一章:“嬰孩無知,雖使隕於母胎,夭於襁褓,啜氣欲絕,豈識患苦!”

          艾青《年輕的母親》詩:“打開襁褓又包好,抱起嬰兒又放下,嘴里在自言自語,好像和嬰兒對話。”

          借指1歲以下的嬰幼兒。

          <漢書霍光傳>:“霍光....受襁褓之托."漢昭帝年僅8歲.

          漢·賈誼《新書·數寧》:“發子曰:‘至治之極,父無死子,兄無死弟,途無襁褓之葬,各以其順終。’”

          宋·黃庭堅《寄耿令幾父過新堂邑作》詩:“白頭晏起飯,襁褓語嘔啞。”

          蘇曼殊《斷鴻零雁記》第二六章:“余自襁褓,獨媼一人憐而撫我,不圖今已長眠。”

          謂把嬰兒包裹在小兒被中。

          宋·洪邁《夷堅乙志·龔濤前身》:“醫居于郡治之南,過司法廳,見門外擾擾往來,云:‘官病亟。’及至龔氏而濤生。襁襁畢,復還,則司法已死。”

          古代的稱謂:

          嬰兒:人初生。

          襁褓:泛指一歲以下。

          孩提:兩至三歲。

          始齔、髫年:女孩七歲。

          始齔、齠年:男孩八歲。說明:根據生理狀況,男孩八歲、女孩七歲換牙,脫去乳齒,長出恒牙,這時叫“齔”,“齠年”或“髫年”。

          總角:幼年泛稱。

          垂髻之年:指兒童。(古代小孩頭發下垂,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。)

          黃口:十歲以下。

          幼學:十歲。(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人生十年曰幼,學。”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,人們就截取“幼學”二字作為十歲代稱。)

          金釵之年:女孩十二歲。

          豆蔻年華:女子十三四歲。

          舞勺之年:十三歲至十五歲。

          舞象之年:十五歲至二十歲。

          志學:十五歲。(《論語》:"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學…”)

          及笄:女子十五歲。(《禮記·內則》:“女子十有五年而笄。”)

          碧玉年華、破瓜之年:女子十六歲。(舊時文人拆“瓜”字為二八紀年,謂十六歲,多用于女子。)

          弱冠:男子二十歲。(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二十曰弱冠。”)

          桃李年華:女子二十歲。

          花信年華:女子二十四歲。女子出嫁稱梅之年,摽梅之年。

          而立:三十歲。

          不惑:四十歲。

          天命:五十歲。(《論語》: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學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逾矩。“)

          知非之年:五十歲。(《淮南子·原道訓》:“伯玉年五十,而有四十九年非。”說春秋衛國有個伯玉,不斷反省自己,到五十歲時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錯誤,后世因而用“知非”代稱五十歲。)

          耳順、花甲之年:六十歲。(我國自古以來用天干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年,可組成六十對干支,因而稱作“六十干支”或“六十花甲子”,所以六十歲又稱作“花甲之年”。)

          古稀:七十歲。(杜甫《曲江二首》:“酒債尋常行處有,人生七十古來稀。”)

          杖朝之年:八十歲。

          鮐背之年:八十至九十歲合稱。

          耄耋:八十、九十歲。(《禮記·曲禮》:“八十九十曰耄。”據這解釋,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八、九十歲。)

          期頤:百歲之人。(《禮記·曲禮》:“百年曰期頤。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,所以稱百歲為“期頤之年。”元人陳浩解釋說:“人壽以百年為期,故曰期;飲食起居動人無不待于養,故曰頤。”)

          另還有稱青少年為束發,女子待嫁稱待年或待字,稱老年為皓首或白首,稱長壽老人為黃發等。

          該文章源于網絡如有侵權,請聯系小編處理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 

         

          

        涼山州網公眾號

        你可能感興趣的有

        涼山州土蜂蜜

        關于我們 | 網站申明 | 廣告合作 | 文明上網 | 投訴建議 | 涼山新聞 |服務條款

        網站聲明:本站中包含的內容僅供參考,并不代表本站觀點,如果有侵權,請聯系管理員進行刪除,謝謝

        Copyright ©2008-2025 www.800yao.com 涼山州網 工信部備案:蜀ICP備18013883號-1

       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四川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法律顧問:張松

        川公網安備 51342502000017號